
啥?“变异猫瘟”?
对于最近传出的“变异猫瘟”
我们作为普通人,没有专业的知识
对于“变异猫瘟”众说纷纭的说法
其实是没有辨别能力的
在没有论断之前
我们铲屎官能做什么呢?
学习猫瘟相关知识至关重要
初期症状
高烧(40—41℃);
精神沉郁;
叫声增多;
呕吐;
腹泻;
食欲不振(或停止用食/饮水)
后期症状
口眼鼻有脓性分泌物;
严重腹泻,甚至便血;
腹部触碰有疼痛表现(猫会咬/舔腹部);
严重脱水,蹲在食物旁不进食/不饮水;
毛发粗糙;
肝功能障碍挡住黄疸(耳朵周围皮肤呈黄色);
抽搐/震颤
猫瘟的潜伏期是2—9天,分为最急性型(不显病症,立即死亡,往往被认为中毒)、急性型(24小时内死亡)及亚急性型(发病7日左右)。
接种疫苗可以说是预防疾病最有效的手段。
一般来说,猫在8周龄时第一次注射,在12周龄时第二次注射,在16周龄时第三次注射。
有铲屎官看到网上有猫咪三针齐全还是感染上了猫瘟?!
其实,很有可能是因为即使三针齐全,体内的抗体还不够。
抗体检测,也就是抽血来检查血液中循环抗体含量水平。
对于猫瘟(FPV)抗体,至少要≥S3,到S4及以上才为佳,否则都需要补打疫苗加强抗体。
有的铲屎官可能觉得没有检测的必要,但过度疫苗相当于种地雷(1、可能产生过敏反应、2、极低概率产生注射部位肉瘤、3、诱发体内炎症及自身免疫系统疾病等等),只有隐患,没有益处。
因此,“以抗体检测代替直接注射加强针”为日渐共识的科学免疫程序。
除了打齐疫苗以及做好抗体检测外
尽量不要带猫咪外出
减少与流浪猫的接触以防携带病毒回家等
都是有效的预防手段